同心抗疫 书香校园系列活动第二类 读书征文 一等奖作品

作者: 时间:2020-06-26 点击数:

永恒的信念,不变的誓言

——读《保卫延安》有感

经济管理系时文慧

总有这么一些人给我们带来太多的震撼,总有这么一些事让你我收获着感动,总有这么一种情愫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因为这人,这事,这情愫,让我们活在温暖中,让我们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团结,学会了奉献。我们有着永恒的信念,不变的誓言,所以我们毅然选择远方,任凭风雨的洗礼,勇敢的前进,坚定地走属于我们自己的路。

红色经典《保卫延安》就是这样一部令我们产生如此情感的好书。全书充满了令人振奋的力量,洋溢着革命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和大无畏精神,是一部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英雄战争的史诗。翻开这本书,细细品味书中的内容,一种令人热血沸腾的力量便油然而生,牵引着我走进书中紧张而实际的战斗中去,去感受书中人物的悲喜情怀与伟大精神。

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以数十万的兵力对延安和陕北解放区发动了疯狂的进攻,蒋介石企图对中共首脑部和西北人民解放区给以重大打击,毛主席和党中央毅然决定进行战略转移,离开延安。人民解放军和陕甘宁边区人民在毛主席的亲自领导下,从防御转入进攻,歼灭敌人,取得了西北战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在保卫延安的一系列战役中涌现出的英雄事迹、英雄人物及人民解放军和人民群众的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使他决定记下来,铭刻在人们心中。全书以周大勇所在连队的活动为线索,描写了宏伟激烈的战争场景,歌颂了军民誓死保卫延安、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

我们的战士勇敢无畏,无私奉献,迎难而上,坚守着心中那个永恒的信念,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铭记着心中那个不变的誓言——“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保卫延安!”书中陈兴允旅长对战士们的描述深深感染着我:

“我们的战士,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青春、血汗都交给了人民事业。他们即使去赴汤蹈火粉身碎骨,也积极主动毫无怨言。一个人,望着他们就不知道什么叫艰难畏惧。一个人比比他们,就觉得自己贡献太少,就觉得自己站在任何岗位上都不应该有什么不满意。

人面对他们,还有什么个人打算,那会羞愧而死!”

是的,战士们那种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毅力深深地折服了我,让我内心澎湃,感慨万千。他们的坚忍,他们的无畏,他们的矢志不移,无不让人钦佩。我想在我们的人生征途中总会有苦难和挫折,有跨不去的坎,我们不应该逃避也不能低头,要像我们的战士一样奋勇前进,坚定自己的脚步!

品读《保卫延安》,我看到战士们的勇敢与坚定。我想因为他们心中有我们的祖国,他们心中有永恒的信念和不变的誓言,他们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和人民,所以他们能够积极主动而毫无怨言地去为人民事业奋斗,为胜利而战,乐观的面对一切困难。他们都是好样的!

书中塑造了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如第一连连长周大勇,教导员张培,旅长陈兴允,政治委员李诚,战士王老虎、宁金山宁二子兄弟、炊事班长孙全厚,还有伟大的指挥员彭德怀将军,更有许多在战斗中牺牲的无名英雄。其中,连长周大勇忠诚勇敢,他从一个普通而英勇的战士成长为一个优秀而出色的指挥员,经历了磨砺却依然坚强不催,在敌人和困难面前毫不畏惧,是一个具有钢铁般意志的英雄形象。还有李诚,他对工作一丝不苟,对战士们关爱呵护,对革命充满热情。他有理想,有追求,不知辛苦地为革命事业付出,这都体现了他严肃端正的态度和对自我的严格要求。

关于王老虎,他惊人的战斗事迹给我们带来了震撼,他的形象不曾加过怎样的夸大。他淳朴而又坚毅,历经艰辛与磨难,在战斗中变得愈加坚强愈加成熟。孙全厚则是部队中炊事员、饲养员以及其他勤务人员中感人的无名英雄的典型之一,他是炊事班长,却不舍得为自己留下一口水只想着别人,他的事迹同样感动了我。

品读《保卫延安》我看到了解放区人民的忠诚与不屈。印象最深的是李振德老人,他对党忠心耿耿,不仅把自己的儿子送到部队里,还在危急时刻为保护人民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和孙子的生命。他虽是解放区的普通百姓,但他不屈不挠与敌人进行抗争,勇于战胜一切困难,堪称为人民的英雄。他的自我牺牲精神与奉献精神值得我们讴歌。

在作者的笔下,书中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但他们都是保卫延安的英雄。他们身上所体现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最感动人和鼓舞人的。他们坚守心中的信念,矢志不移地为人民服务,忠于人民解放事业,用信念冲破黑暗,坚决战斗到底的精神可歌可泣。

品读《保卫延安》,我更是深深体会到了书中充溢着的革命的和爱国的热情。当战士们听说毛主席和党中央转移出延安的时候,“有人低声哭了!眨眼功夫,全场人都恸哭起来。有的战士还跺脚,抽噎着哭。眼泪滴在手上,胸脯上,冰冷的枪托上。”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这一次他们哭了。每个人心中都有着神圣的正义感,有为人民解放事业战斗到底的决心,有,对敌人的愤怒与仇恨,每个人心中都燃着一把热情之火,将仇恨化为战斗的热情之火。战士们高喊着:“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保卫延安!”他们的誓言铿锵有力,他们的爱国热情让人振奋,让人热血沸腾,足以冲破一切障碍,奋勇前进。“党中央……毛主席……延安……”这声音喊出来的是怎样的鼓舞人心!

今天,以《保卫延安》为代表的红色经典依然具有不可估量的教育意义和鼓舞力量。英雄们的事迹和爱国热情打动着每一位读者。他们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和大无畏英雄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学习。书中表现的老一辈领导人为人民事业无私奉献、舍身奋斗的精神,也足以激励我们的成长,那种永恒坚定为人民事业奋斗的信念也该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扬。由此我们也会自然想到沂蒙老区的军民们,他们淳朴而又坚毅,他们平凡却不乏伟大,他们亦可称之为英雄。车轮滚滚的民工支前队伍,送子送郎参军的动人场面,沂蒙红嫂用乳汁救活战士的感人事迹……他们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也需要我们去发扬。

苦难于我们而言是一块垫脚石,在磨砺中我们愈战愈勇,坚定地走我们自己的路。因为总有一种信念能让我们执著坚守;总有一种誓言能让我们激情似火;总有一种精神能让我们心存感恩,乐观生活。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我们传承着英雄们的那份坚毅与无畏,勇敢地向着光明前进,去追求心中的梦想。


品味人生之三境界

——读《看得开,放得下,才是人生》有感

商务管理系 姜威

一场疫情让本该喧嚣的世界,瞬时间静了下来,随之静下来的还有心境,也让我有了开云在线注册的时间去思考人生,正如雨果所说:“沉思就是劳动,思考就是行动”,既然不能出门闲逛,那就静心在家思考。于是,拾起了书架上很久之前读了一半的书,趁着这段“难得”的时光,重新品读,只是这次再读,却有了比之前更加深刻的感受。

先说说这本书吧——《看得开,放得下,才是人生》,乍一看书名,会误以为是“心灵鸡汤”之类的大杂烩,然实则不是,虽然文章语言有时诙谐、有时随意,诸如“牛豆”“头皮”“僵尸装”“满天星斗”之类的小标题,但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正如美食一般,只有细细品味才能领悟,我想,这大概就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吧。

再说说作者这个人吧——蔡澜,可能有的人并不熟悉,但若提起《舌尖上的中国》,想必很少有人不知道吧,没错,他曾经被这个栏目组特邀为总顾问,而且与金庸、黄霑、倪匡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正是这样一个人,一个擅长美食的人,一个年过古稀的人,将“酸甜苦辣咸”融进了书中,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品尝到了人生百味。

正是因为作者自身的阅历,还有作品本身的魅力,让我拿起这本书,也让我有机会在而立之年,收获到蔡先生用了大半生才总结出来的人生智慧,而在我看来,这个“智慧”体现在他对人生境界的理解与感悟,这也是我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在书的封面这样写道:顺其自然而想,随遇而安而活,知足常乐而过。短短三句话,足以概括这本书的内容,也足以凝练一个人的一生三个境界,与王国维的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目标明确才可顺其自然

“生命并非以你活得多少岁来计算,是你活得有没有意义来衡量。”蔡澜先生的这句话,让我感触颇深。我们常常用“长度”和“宽度”来形容一个人的一生,“长度”是说生命的长短,“宽度”是说生命的意义,“长短”和“意义”哪个更重要?看似是一个哲学问题,但其实关乎的是人生目标的确定——我们究竟要选择哪一种生活方式?蔡澜从商人到美食,从电影到写作,蔡澜尝试了很多,却也收获了很多,他知道对他而言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有意义”,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如今70余岁的蔡澜,依然潇洒自若。反观我们当下一些年轻人,恍恍惚惚、浑浑噩噩,大有“过一天算一天”的“佛系”心态,说到底,是不知道自己的追求是什么、目标在哪里。那目标该如何确定?作为教师,心无旁骛为社会培育开云在线注册优质的人才便是目标;作为学生,践行“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的嘱托便是目标。

当然,目标的实现注定是一个苦在其中、乐在其后的过程,既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也要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但也正如书中所说,“旅行,最好的土产品,应该是回忆”,实现目标的过程应该是我们这一场人生“旅行”最美好的回忆了吧!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坚持不懈方能随遇而安

百度搜索“蔡澜”,“商人”“美食家”“食神”等头衔便映入眼帘,而这为在美食届有一定建树的人,是如何一步一步在文学界立足的呢?在我看来,是他的目标明确,是他的贵在坚持,“我只是写,每天写,不知道会不会”,这句话应该就是最好的印证。蔡澜并非作家出身,但他的每部作品都受人追捧,他的文采并非多么斐然,他的语言并非多么华丽,而正是那一份坚持,才成就了他在文学界的造诣。有人问他如何能将时间安排得那么精彩?他回答,每天少睡一小时,一个月下来就活多别人一天以上,可做很多事。看到这,我汗颜不已。曾几何时,有那么多抱负和那么多理想,如今却没有实现几个,我没有蔡澜这般坚持,也没有蔡澜这般专注,所以现在也无法体会到蔡澜所谓的“随遇而安”,于我而言,开云在线注册的是“惶恐不安”。

以前也便罢了,而如今,我身为一名高校教师,倘若自己都无法要求自己,拿什么去教育人、引导人。苏轼说过:“古之成大事者,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屈原说过:“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用许三多的话说,坚持的过程就是:不抛弃不放弃。从今天起,不再向自己的懒惰举白旗,从此刻起,不再为自己的拖延找借口,写下这几话,与和我一样的你们共勉。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安现状尚懂知足常乐

《看得开,放得下,才是人生》,正如书名这般,这份“真知”是蔡澜用了72年的岁月锤炼和感悟的,而真正能体味并做到的又有几人呢?书中有这样一句描写:“人老了,像机器一样要修,这是老生常谈,道理我也懂得”,这句话看似有点对人老珠黄的无奈,但其实,却包含另一番感觉,有些人娇生惯养,有些人奔波在途,蔡澜自当接受不了沉闷的人生,他喜欢的是个性的张扬:“问题在有没有好好地用它,仔细照顾,一定娇生惯养,毛病开云在线注册。像跑车一般驾驶,又太容易残旧,但两者给我选择,还是选后面的,平稳的人生,一定闷。”蔡澜这种处世哲学,是我们这些年轻人应该深刻反思的。“井底之蛙”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当一个人在一种环境、一种格局待久了,即便外面的世界再精彩,对他而言也毫无吸引力了,所以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趁年轻多折腾”,这个“折腾”并非盲目冲动、任性妄为,而是搅动当下这块“死水”,给自己的生活加点“料”。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就是要“奋斗”,因为“奋斗的青春最幸福”。

作为一名辅导员,我们不仅要让自己的青春在奋斗中绽放,更要引导学生在奋斗中谱写精彩的青春华章。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学习中,都要勇于尝试、勇于探索,尝试一些自己不擅长的工作,探索一下自己未发掘的技能,不用担心会否成功,毕竟这些经历“这是物质上不能拥有的”。


学《论语》,做反思型教师

基础教学部 孔娟

我的祖先—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历代敬仰,万世师表。他一生收授门徒三千,“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二,皆异能之士也。” 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孔子虽然没有自己的著作传世,但由他的弟子将其言论汇集而成的《论语》一书,却可以让我们从中领略他的哲人风采,感悟他的教育思想。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都非常重视。美国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将反思视为熟练教师的五大标准之一。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北师大教授林崇德先生也提出过: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成长公式。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肤浅的经验,多数教师只是停留在经验表层的重复,而无理性的凝结和思考,因此,总是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经验型教师与研究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其实早在两千年前,《论语》里《学而篇第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以及《为政篇第二》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已经提到教师的反思性成长。

《论语》是一部儒学经典,同时它也是一部教师成长的经典教材,因为论语里孔子是以一个教师的身份与他的学生进行各方面交流的。可以说,《论语》以富有生活气息和诗化的语言塑造了孔子伟大的教师形象。所以,新时代的教师应学习《论语》中的教育格言,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一、在与自我的“对话”中反思

《学而篇第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他把反省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这是一种反省式的学习方式。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在每天教学后及时记录教学日志,将教学反思程序化、制度化,并收集真实的信息,找出教学过程中自己成功和不足的地方,研究和发现原因,思考改进的措施,积累教学经验。

二、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反思

《为政篇第二》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颜回,是孔子最为得意的一个弟子,他在评价颜回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孔子说:“我整天和颜回讲学,他从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回去自己研究,却也能发挥,可见颜回并不愚蠢。”孔子推崇颜回的不是他的聪明而是他善于反思自己,反省自己,好学,好上进,主动要求进步。学生学习如此,教师更加应该如此。

教学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相结合。为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学生进行平等、坦诚的对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多角度、多方面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与学生的对话中进行教学反思。

三、在与同行的“对话”中反思

《论语·述而》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的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师自己独立反思,有时会有偏颇。所以,教师最好寻求同行的帮助。一方面,教师借助于教研组进行互相交流,“教无定法,贵在行法”。通过教学教研,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探索、提高。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从“看”中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认真对照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学习优秀的教学思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之,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留一只眼睛给自己,用“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手,用“留心处处皆学问”的眼,用“吾日三省吾身”的心,用“跳出庐山看庐山”的胆,努力做一个反思型教师,不断地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


平凡中的伟大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经济管理系宋娇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今年的寒假显得格外漫长。一颗浮躁的心,竟也在这终日昏昏中慢慢沉静下来。

大部分时间都在忙于照看孩子,难得几分清闲,每当孩子恬静地睡着时,我便重拾那本早已尘封角落的微微泛黄的书——《平凡的世界》,一来打发这漫长而又寂寥的时光,再就是试着寻求内心的那份宁静。记得初读这本书时,大概是六年前,而今再次阅读,我已初为人母,不再是象牙塔中的那位懵懂少年。自然,书中吸引我的也不再是那些儿女情长、爱恨离愁,反而让我有了开云在线注册的思考与感触。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老先生倾注颇多心血的一部时代巨著,小说以黄土高原双水村孙、田、金三家的命运为主线,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近十年间的广阔社会面貌,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平凡人民的形象。在这里,人性的自尊与自强,人生的苦难与拼搏,情感的爱恨与离愁,情节纷繁交织、有血有肉,读之酣畅淋漓、不忍释卷。我深切地感悟到,平凡才是生活的本色,人之于命运,人之于世界,都是渺小而脆弱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在平凡中发掘生命的真谛,在平凡中寻求向上的力量,在平凡中成就自我的价值,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正如书中最令人感动的,莫过于孙氏兄弟不甘为命运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发出震天怒吼,在时代的大潮中演绎自强不息,在平凡的境遇里成就生命的伟大!

在这场疫情到来之前,可以说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波澜不惊、按部就班、平淡乏味的。平凡的农民在土地上耕耘,平凡的工人在岗位上执勤,平凡的你我消遣着平凡的每一天,平凡的你我抱怨着生活总是太平淡枯燥。直到这场疫情的到来,让我看到了,原来平凡中也有催人奋进的力量,平凡中也能孕育生命的伟大。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一批批白衣战士临危受命,人民一声召唤,他们义无反顾;祖国一声召令,他们凛然出征。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有人为你负重前行,他们是万众瞩目的勇士,他们是百姓心中的英雄。但是,你可知道,我们的白衣天使其实也害怕,因为他们也是凡胎肉体,并没有百毒不侵的铜头铁臂;他们也是为人父母,也会牵挂家中年幼的儿女;他们也是为人子女,也想偎依父母身边,做那永远长不大的娃娃;他们也为人妻为人夫,也想早点下班回家,一起窝在沙发里看看电视喝喝茶。但是,他们知道,除了小家还有大家,没有大家何来国家。正是我们的白衣天使,他们用生命呵护生命,灾难面前挺身而出,与死神博弈,拯救了一个又一个危在旦夕的生命;正是我们的白衣天使,他们用平凡铸就伟大,背起行囊逆向出发,与病毒抗争,用使命与担当铸成坚不可摧的抗疫铠甲。没有身处其境,也许我们无法体会十多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是什么感受,但是,当看到他们口罩下被勒伤的面颊,防护服里被汗水浸湿的身躯,我们却感同身受,他们突破一个又一个身体极限的挑战,他们完成一个又一个使命的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的白衣天使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伟大,但愿疫情过后,再无人觉着生活乏味,再无人吐槽命运不公。其实,平凡抑或伟大,全在乎你的所思所想所做。

当下社会,物欲横流,喧嚣浮躁。其实,越是这样,越应该踏实走好脚下的路,在平凡中努力寻找生命中的感动与伟大。也许,你会觉得,路遥老先生在书中描绘的那个时代早已远去,活在信息化时代的我们,为何要看以前的老故事,“忆苦思甜”那一套早就该丢掉了。但是,我觉得无论在哪个时代,即便我们的思想观念活跃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有一点是可以借鉴学习的---追求。尤其是对于现在的很多青少年来说,终日沉迷于网络,大把挥霍着的青春,更应该静下心来,好好读一读这本书。如今,我已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是我的使命。每学期的第一堂课,我都会问学生三个问题:“你将来想从事什么工作”“你为将来从事的工作正在做哪些努力”“你今年的学习和考试计划”。因为我教的是会计班,得到的回答几乎千篇一律:“今年考会计证,毕业后想做会计”。很显然,学生们并没有认真思考我的问题,更没有认真思考过他们的未来,得到的回答极为敷衍。在他们看来,学会计无非就是考个会计证,将来从事会计工作,他们从来都没有认真倾听过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一切机械、颓废、意料之中。最后让大家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更是没有几个愿意认真规划的,只是口头上说看书考证。这让我很伤心,本该有激情有理想有抱负的年纪,本该好好奋斗追求梦想的年纪,却一个个安于现状、萎靡不振、不思进取。我总是安慰自己,孩子们太小了,等他们正式踏入社会,经历挫折了,磨平棱角了,他们自然就会慢慢懂了。

其实,自己又何尝不是从那个年纪过来的呢。每次疲倦不堪时,也曾想放弃考研;每次考试受挫时,也曾想放弃自己的梦想--做一名大学教师。所幸,正是怀着那么一丝不甘,让我撑到了最后,见到了曙光,让我没有在最困难的时候放弃,让我拥有了现在这份理想中的工作。这点我在《平凡的世界》中找到了共鸣,那就是,无论多苦多难,都要学会在平凡中发掘生命的真谛,在平凡中寻求向上的力量,在平凡中成就自我的价值,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我们仨》读后感

建筑工程系 李晓星

陪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杨绛

人这一生会遇到很多很多的人。有的人只是生命中的过客,遇见了却又会擦肩而过;有的人却会如影子,遇见后便如影相随,总也不能分开。

参加工作这些年来,自己人生的阅历在慢慢的填补,而自己也在这个填补过程中变得更加的敏感与感性,更会在意家庭,在意亲人们的感受,真的就是你若晴天,我便安好。也就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我看完了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我们仨》。书中字里行间,虽然一直都是很平静的讲述一家三口这些年来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但句句温情却又让人句句心痛。

为人妻、为人母后,才明白心中的那份挂念。

我不想老去,也不想走散,更不想一个人孤单的思念。但是现实就是这样残酷,珍爱的人总会有一天会离开。我不知道我老了的时候是否可以如杨绛一般,可以平静的思念与难过......

人会老,但要在老之前留下些什么。

年龄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增长,慢慢的变老。就如《时间都去哪了》这首歌里写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现在想想大学毕业后刚参加工作的那段时光,由于回家路途比较远,总是长期住在学校,很少回老家,学校俨然成了我的第二个家。但也因为工作忽视了家中父母,平时打电话也是依然跟个孩子似的消极接受父母的唠叨与嘱托,却浑然不知自己的父母正在慢慢的变老。

说到这里,我脑海里就想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水利精神——忠诚。我们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我们所从事的教育行业,这是对我们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在教师岗位上辛勤工作的日子,自己的确无法每天回家陪陪父母,但是自己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着国家、回报着父母。

在忠诚的同时行使着另外意义的孝道。

大学毕业后,进入高职院校,我一直觉着自己在做着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很多,也开始慢慢的成长。为人母后,这种成长的势头越发的明显。人都有老去的一天,我不怕老去,我怕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无法留下什么。我想等孩子大了,与他一起分享这个看似平淡无奇却意义重大的行业。

愿我们都不虚度光阴。

这本书的第二部分是杨绛写的我们仨走散了。在书中这部分看到杨绛讲述着与钱钟书、与女儿的生活点点滴滴,这对平实的学术夫妻,虽然一路也有不少坎坷,但两个人却始终相互扶持着,带着女儿,执手相伴到老。非常温馨,处处都是真挚的情意。这是我所向往的平淡而幸福的美好生活,是我想要的那样一个温暖的家。

我也想做一个这样的人。有一个所爱的人,一个想要保护的家庭,和一两件怎样也割舍不下、愿意终生去做的事,这便是一个再好也没有的人生。

但是看到杨绛女儿、丈夫相继去世,只留下杨绛一个人的时候,眼睛不受控制的真的流下了眼泪。自己也突然从杨绛讲述的那份美好、自己对那份美好的羡慕中醒来。羡慕别人美好的事情,却忘记了美好事物背后的心酸。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三个人走散了。杨绛用走散了这三个字写出的是她对丈夫和女儿的万分的不舍和难过,不愿意相信他们是离开了这个人世,而是固执的认为,我们仨没有在一起只是因为我们在人生路上走散了,终究,还是会找到彼此。

可是,再固执的杨绛还是明白了,他们真的离开了她,只剩下她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这也就有了书中的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杨绛在这部分中写了这么一句话:“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的确,一个人如何还能称之为家。

这本书升华了我对人生的那种认识,让我进一步确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拥有什么样子的人生。钱钟书、杨绛与他们女儿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真的就是,每个人都拥有着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

他们在国外留学时,需要承受异国他乡的生活和沉重的课业负担。回国后,与大家庭的相处也多有磕绊,文革时期更是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这些经历我们此生都未必会遭遇。但即使如此,在杨绛的书中,我感受到的仍旧是他们生活中的温暖和爱,如此恬静的、不乱分寸的流淌在艰难生活的每一天当中。这份温暖和爱,就是他们对人生的态度,早已与他们经历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毫无关系。

有野心不知到底是不是好事,但是我不喜欢,我也没有。不可否认,杨绛一家都是出类拔萃的人,但是他们都没有野心,他们毕生所努力的,不过是做好本职工作。他们从来都不争取什么,即使被安排在了并不喜欢也不适合的岗位上,也选择默默接受,并不反驳或做格外的要求。对于名利,他们唯恐避之不及,他们甚至视名利为祸害,为累赘。钱钟书因《围城》而出名,杨绛在本书的末尾处写到“他并不求名,却躲不了名人的烦扰和烦恼。假如他没有名,我们该多么清净”。

人的一生,其实很短。在这一世的有限时间内,应该坚持的做那么一两件事情,坚持会让平凡的事情变得不再平凡。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始终是我最根本的任务,我愿用自己的一生为之奋斗,努力做一名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优秀教师。

阅历是有重量的,它会让人的心往下沉。书读多了,阅历也会丰富,心便会沉静下来,对于很多身边琐事便可以看得淡然。杨绛一家人能够过得这样温和,处变不惊,与世无争,与他们喜欢读书有着极为直接的关系。杨绛在书中谈到“我们不论在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因为这也是我们的乐趣”。

坚持自己的追求,忘记那些悲伤的事情吧!


《人性的弱点》读后感

商务管理系 万军妮

很早就有人推荐自己去读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可一直没法静下心来细心地品味其中的精髓,因为对于这种关乎探讨人性本身的书籍,我个人觉得应该在自己所有的工作都放下来了的闲暇的时间里,找个安静的角落,静静地看着,思考其中所讲述的关于人性的道理,不受任何事情的干扰。终于,我找到了这样的读书机会,总算很安静地把整本书都看完了,感触还是蛮深的!

《人性的弱点》这本书是戴尔·卡耐基的经典之作,本书汇集了卡耐基的思想精华,从人性本质的角度出发,深刻剖析了人性中的弱点,总结了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以及家庭生活的原则和方法,如如何迅速掌握维系人际关系的基本技巧、让人喜欢你的方式、赢得他人赞同的方法、更好地说服他人的诀窍、让家庭生活幸福快乐的法则等,告诉你在人际交往中的各种注意事项,使你能够充分认识自己,并不断改造自己,从而能有所进步,直至取得成功。

古语有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完善自我,如何选择人生目标,这些道理从小就得到过长辈们的灌输,老师们的谆谆教导,这些思想,早已在我们心里根深蒂固了。然而,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还有身边环境的不断变化,特别是自己所处的这个大社会的变更,我们经常会感到迷惑,不知道该如何去适应这个社会,更不知道如何去与人相处,仿佛以前长辈说的、老师教的那些为人处事的道理都难以实现。有时甚至连自己都不认识了,感觉对自己好陌生。正是有这种矛盾而又忧虑的心里,在读了《人性的弱点》后,我心中顿时豁然开朗,仿佛在黑暗中突然间看到了光明,同时也总结了书中的几点道理,拿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只有提高人自身的素质,才能自己掌握自己命运。

如何才能提高人自身的素质呢?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这本书中针对人性普遍的弱点提出了掌握和人打交道的方法。例如说:不批评别人,真诚的赞赏他人,设身处地地去想――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学会放松,解除忧虑紧张和心乱,学会感恩等等。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不养成习惯的习惯是最不能养成的习惯。同样不去自我修炼的人只能随波逐流,只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支配人做事的因素应该是习性,就是我们在生活中自觉不自觉中养成的一种生活的态度,就是这个生活态度在有形或无形地支配着我们的生活。既然生活态度或者说人性如此重要,我们没有理由说不去反思和改正这些不足与缺点。只有不断的自我修炼,才能提高人自身的素质,才能掌握自己命运。

第二:懂得人际交往,就是掌握成功的秘诀。

人从来就不是一种完美的动物,克服自身的弱点越多,拥有的优点也越多;人从来就不是一种个体动物,懂得人际交往的技巧越多,生存发展的天地也就越广阔。了解“人性的弱点”,就获得了成功所必备的另外85%的能力。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一个口碑良好,善于与人合作的人。在书中提到良好人际交往的核心法则是:1、不过分责备别人,不要批评或抱怨别人;2、看到别人的优点,给予真挚诚恳的赞赏,使人心甘情愿;3、激发别人内心强渴望的需求;4、真诚的关心别人;5、发自内心的微笑。当然,在人际交往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基石是诚实和信任。“你如果关心别人,在两个月内所交的朋友,就比一个需要关心他自己的人,在两年之内所交的朋友还要多。”这是《人性的弱点》中的一句话,也是我们人际交往的理想目标。

第三:培养勇气和自信,超越自我。

《人性的弱点》其根本目的是培养一个人的勇气和自信。卡耐基曾说过:征服畏惧以及培养仪态、勇气和自信是教师的责任,帮助一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勇气和自信的最确实、最快速的方法,就是让他在一组人面前大胆讲话。

首先、要战胜自我,建立自信,必须超越自卑。自卑我想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它作为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与自信紧有一步之遥,如果我们超越了它,变之为发奋的动力,我们就能走向成功和卓越。在生活人生道路上,我们常常会碰到自卑的情形。自卑很明显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是不利的,也有碍于我们与别人正常交往。我们之所以害怕在人群面前讲话,是由于我们害怕自己犯错,也害怕自己被别人嘲笑,这就是自卑的表现。克服这种自卑的一个办法是,告诉自己,这种行动让我们只会赚而不会赔,因为我们有可能成功,即使不成功,我们也得到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可以向自己保证下次能继续,并做得更好直到成功。其次,积极地自我暗示,提升自己的成功欲望。要提升自己的欲望,把自己的心愿和梦想一一列举出来,然后标明每个欲望的强度,标明目前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并强化动力,告诉自己一定要实现某个目标,使这种想法深入潜意识,并不断强化,成为自己思想中最强烈的一部分,这样,目标其实已经很接近了。最后,我们必须敢于表现真实的自我,把超越自己的成果展现出来。真实自然的自己,才会有个性魅力。超越自我表现,建立自信,克服自卑并敢于表现自我获得成功是有着重要前提的。那就是:我们必须积累必要的知识:基本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我们必须掌握生活、工作应当掌握的基本知识体系,又要熟知我们将来从事的职业必须掌握的专门知识,也要了解与职业相关的一些常识。这样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的更长更远。

读完这本书以后,我对工作、生活都有了新的认识,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明白应该如何教育学生,如何与学生相处,不是一味地去批评,不是去说他哪里做的不好,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比如:告诉他你可以怎样怎样,你怎么样做或许会更好,教会他正确的做事方法,这样他就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去做,从而改掉自己的坏习惯。与同事相处也是一样,有时候换种表达方式,学习一些沟通技巧,工作起来会更方便快捷。卡耐基的书教给我们的一些处世原则和生存之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人生必修课。


人类的悲欢能否相通?

——读《非暴力沟通》有感

建筑工程系 费洪梅

鲁迅曾在《而已集》中写道“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是觉得他们吵闹。”这句话细思则恐,这世间凡人万千,真的皆是性情凉薄之人吗?世间“不如意之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那我们又该如何获取情感上的温存和寄托呢?

事实上我们人类从最早的群居生活,到后来产生的语言,都是为了更好的沟通和交流,获取情感上的共鸣和温暖。我们不是“心远地自偏”的陶渊明可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世间繁杂事皆是境中人,在日常生活上,我们在与他人的相互关心中温存寄托,可能常常因为对对方境况的不了解、性格的不了解、语言表达的局限性、时空局限甚至是巧合,无法有效地沟通感情,所以才闭上心门。可与人言二三,也不过是避免沟通中的不理解。

在一切混沌的杂念里,我开始思考如何可以避免沟通中的屏障,《非暴力沟通》也许是最好的解药。作者马歇尔·卢森堡,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同时也是一名临床心理学专家。他在书中通过理论、例证、总结的方式提供了一种“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的沟通方式,帮助我们以诚实和倾听的方式与人联系,消除沟通中的不良因素。在本书作者看来,人类不和谐沟通时容易犯的四个毛病,分别是“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

马歇尔·卢森堡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告诉我们人与人的悲欢相通,因为相互理解让我们学会爱与理解。学会掌握“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的沟通和思维方式,能够懂得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改变生活.具体的来讲,我们应该学会:

第一、观察而不评判:这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犯的毛病,妄加判断,添油加醋地加入个人主观判断,用自己的主观意识给他人“贴标签”。

第二、感受而非想法: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毕竟我们是有情绪的个人,允许有情绪,但直接表达就好,不必用过分偏激的语言或者行为来提醒对方我很失望、生气、愤怒。

第三、个人需要以及价值观念:静下来扪心自问,是什么样的个人需求和价值观念导致我会有现在的情绪,不要去责怪他人的行为,而是将“矛头”指向自己,是因为自己的某个需求,而导致会这样看待他人的行为,是自己的需求和观念导致了自己的情绪。

第四、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请求:注意语气委婉。比如女生爱玩“你猜猜”的游戏,希望男生能明白自己的心思,猜出自己的请求,而男生的思考方式则是直截了当的,因此男孩和女孩之间相处就会起很多的不开心。其实,女孩子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需求就好了。

这样的一种沟通模式,实践下来也会带来思考方式的转变,我们不会再怨气冲天负能量地去抱怨指责他人,而是在自我观察剖析之后,说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样,当他人在抱怨指责时,我们平静地去倾听他的感受,剖析他的需求,那么争论也能平息。

那么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学生工作中,我们要注意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从前我们过分强调要善于倾听同学们的声音,观察它们的行为,理解他们的感受,清楚他们的需求,通过读这本书我认识到我们也应该向内梳理自己的感受、需求,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够正正的做好我们的学生工作,与学生的“悲欢”想通,走进他们的内心。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孤岛。“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再读鲁迅也读出来他冷眼看事下的温暖内心。


读《党费》有感

经济管理系尹晓艳

2019年负责我系的党务工作以来,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前几日阅读王愿坚的《党费》,使我进一步增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崇敬之情。

在王愿坚的小说《党费》里,女共产党员黄新千方百计地为共产党筹集革命斗争中所急需的物资,最后以牺牲自己的可歌可泣的行动,保全了同志的生命。黄新,在关键时刻,她所耿耿于心的并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集体的利益,党的利益,为了这她甘愿牺牲自己一切。黄新,只是千千万万的中国共产党人中的一员,但是她英勇无畏的壮举,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员的精神与风采。

读完小说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的血液仿佛在奔腾。想起了去年我系“不忘初心,筑梦经管”系列活动中,贾维忠书记给党员教师们讲的党课“从红色沂蒙精神看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讲到革命时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的沂蒙红嫂们,在党的号召下,母送子,妻送郎,姐妹送兄弟,相继把20余万名沂蒙青壮年送到了沂蒙军队、把120余万名民工送往了前线之后,勇敢的挑起了生产支前的重担,她们做军鞋、缝军衣、烙煎饼、凑军粮、救伤员,用汗水、用乳汁、用鲜血浇铸了无私奉献的历史丰碑,用自己的双手写就了一部敢于担当、不退缩的沂蒙革命历史。沂蒙红嫂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英勇悲壮的乐章,她们是沂蒙山区的骄傲和光荣,是千千万万沂蒙老区人民支持革命、爱党拥军的群体形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沂蒙精神是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为人民靠人民、忠诚看齐革命到底,听党话跟党走、敢于斗争无私奉献”,沂蒙红嫂为中国共产党的光辉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共产党自从成立至今,从一个只有五十多人的党组织发展成为拥有九千多万党员、执政七十多年的世界最大政党。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40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的发展速度居世界第一;基本建设大规模展开,某些高科技领域也取得进展,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在国际上,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同时,开辟了“一带一路”和“丝绸之路”新的经济发展区域,给周边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福祉,形成了国际经济新格局。

21世纪,中国完成了太多世界交给我们的使命,从2008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到2022年要举行的冬奥会,无一不是世界对中国的肯定。而这离不开党中央的支持。上海世博会,中国在5个月的时间里,为世界呈现了一个完美的世界,从低碳、环保,中国随时随刻都在跟着世界进步,中国也真的做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也显示了我党攻坚脱贫的决心和信心。

99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对漫漫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来说也只是薄薄的几页,但正是这几页记录了中华民族由衰向兴、中国由弱向强的历史性巨变。从饱受欺凌到赢回尊严,从山河破碎到祖国统一,从一穷二白到欣欣向荣,中国用令人震惊的速度走过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而这一切,无不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壮大与成熟息息相关。正是这个诞生于民族危亡紧急关头的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才取得了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人类文明史和发展史上的奇迹。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考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这场大考中,党中央强调要把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医务工作者、共产党员们都奋战在抗疫一线,在因公殉职的抗疫英雄中,有三分之二是共产党员,他们冲锋在前,舍小家,顾大家,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模范榜样作用和我党的先进性。以人为本,集中力量干大事,充分显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不断刷新中国速度,阻断疫情传播,为全世界防疫提供了经验。现阶段,全球疫情猖獗,我国主动给其他国家捐献物资,并配备相关的医务工作者进行一线工作的支持,充分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情怀,大国担当。

是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永远是人民的支柱,她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如今巨龙般的中国,让我们这一代人幸运地生活在繁荣而又充满生机的时代里。

看过《党费》后我就在想:正是因为有无数像黄新和抗疫英雄们这样无私奉献的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的99年才精彩非凡!99年的风霜雪雨,砥砺着一个坚强伟大的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中国人民是任何艰难百困苦,任何敌人都可以战胜的。以前的路我们走对了,现在的路我们胜利了,我们将沿着这条路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地址:山东省日照市学苑路677号 邮编:276826 电话:0633-8170166 邮箱: slxyjcb-261@126.com 开云(中国)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20122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