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开云在线注册 >> 科普工作室 >> 科普教育 >> 科普课堂 >> 正文

国际堆石坝工程里程碑特别奖——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

发布者:夏童,高飞龙,张金阁 [发表时间]:2024-12-02 [来源]:水利天下网资讯 [浏览次数]:

2000多年前,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都江堰水利工程以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令成都平原从此水旱从人。2000多年后在距都江堰渠首6公里的岷江上游,一座156米高的大坝,为巴蜀大地积蓄雄厚的发展势能,这就是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

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为解决特大型灌区都江堰灌区和成都市用水安全问题,国家批准兴建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并将工程列为国家西部大开发首批开工建设的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

紫坪铺水利枢纽因其坝基在紫坪铺镇紫坪村而得名。工程位于都江堰市境内,岷江上游河段下端,距成都市约60公里,是都江堰灌区和成都市的调节水源工程,以灌溉和供水为主,兼有防洪、发电、环境保护、旅游等综合效益,涉及都江堰灌区范围内成都、德阳、绵阳等7市40个县(市、区),直接受益人口2000多万人。

紫坪铺水利枢纽的大坝坝型为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156米,坝顶长634.77米,水库容量11.12亿立方米,水库控制灌溉面积1100多万亩,工程于2001年3月开工建设2006年完工并全面投入试运行。2008年“5·12”汶川地震中,紫坪铺大坝经受住了八级强震严峻考验,在世界堆石坝抗震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2009年国际大坝委员会、中国大坝协会授予紫坪铺水利枢纽“国际堆石坝工程里程碑特别奖”,经过震后三年艰苦奋斗,2011年9月完成工程灾后恢复重建任务

紫坪铺工程投入运行以来,全面发挥了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发电、防洪抗旱和生态环保等综合效益,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粮食生产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和防灾减灾作出了重要贡献。紫坪铺水利枢纽不断优化水库调度,将都江堰灌区的灌溉供水保证率,由建库前的30%提高到90%,将成都市枯水期工业生活引用水流量,从水库建成前的28立方米每秒提高到50立方米每秒以上。

2022年7—8月,四川面临历史同期最高的极端高温、历史同期最少的降水量、历史同期最高的电力负荷的叠加局面,紫坪铺来水较多年同期偏少40%以上,通过精细调度,紫坪铺水利枢纽共向下游都江堰灌区供水25.5亿立方米,累计发电量5.4亿千瓦时。2023年紫坪铺水库累计向下游供水129亿立方米,其中利用水库调蓄向下游增加供水7.86亿立方米,助力都江堰灌区抗旱保供、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和保障成都大运会供水安全。

与此同时,紫坪铺水利枢纽坚持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的发展道路,为保障下游地区用水质量,工程定期开展库区巡查和水质动态监测,持续加强库区拦漂清漂工作,保障供水水质长期保持地表水Ⅱ类以上,枯水期向成都市提供生态环境保护用水流量20立方米每秒以上,成都市府南河已连续多年实现枯期不断流,极大地改善了成都市水环境质量。此外,紫坪铺水库拦截岷江上游产生的泥沙及漂浮物,减少了都江堰渠首及灌区渠系泥沙淤积,保证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运行安全。

岷江之水从这里出发,浇灌千万亩农田,水能在这里转化,支撑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向纵深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