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兴安岭东麓丘陵与松嫩平原交汇地带,有一座叫作尼尔基的小镇,在达斡尔语中是“热烈”“兴旺”“繁荣”的意思。这里蜿蜒奔流着一条千里大江——嫩江,江面上一座巍然壮丽的水利枢纽拦江而立,这就是尼尔基水利枢纽。

松嫩平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工农业发展十分迅速,区域经济在东北地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流域内降雨和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衡,旱涝灾害并存,给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早在20世纪50年代,松花江流域规划委员会提出了建设尼尔基水利枢纽的构想,并开启了勘测设计工作。
1959年《松花江流域规划初步报告》编制完成,推荐尼尔基为流域开发一期工程。1978年东北勘测设计院提出《嫩江布西(尼尔基)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1994年《尼尔基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审查,2000年6月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经国务院批准立项。尼尔基水利枢纽是东北三省大城市北水南调工程的水源地和国家“十五”计划的重点工程项目,也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之一。2001年6月,尼尔基水利枢纽开工建设。2005年9月,工程下闸蓄水。2006年7月,工程首台机组并网发电。2006年底主体工程全部完工,结束了嫩江干流没有大型骨干控制性工程的历史。工程总投资约77亿元,控制流域面积6.64万平方公里,占嫩江流域总面积的22.4%。2021年9月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尼尔基水利枢纽的建成,改变了当地丰枯水期的水量分配,有效提高了下游各用水保证率,缓解了枯水期供水不足的现象,为下游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水资源保障。尼尔基水利枢纽是嫩江乃至松花江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防洪、发电和工农业供水为主,兼有提高下游航运、改善水环境、优化松辽地区水资源配置等综合效益。
近年来尼尔基水利枢纽防洪减灾效益凸显,通过科学实施水库防洪调度,有效减轻了下游防汛压力。2013年汛期嫩江流域发生自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尼尔基水利枢纽最大削减洪峰达42%,将下游洪水削减至10至20年一遇。2021年汛期嫩江流域发生3次编号洪水,尼尔基水利枢纽累计拦蓄洪量27亿立方米,最大削峰率达到61.2%,在流域防洪中发挥了骨干关键作用。

尼尔基水利枢纽建成蓄水后,形成了面积近500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泊,因达斡尔语中“嫩江”为“纳文江”故而得名。“纳文湖”库区生态环境良好,为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生存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同时也有了“嫩江明珠”的美誉。随着尼尔基数字孪生成果的迭代升级,以及《尼尔基水利枢纽防洪抢险应急预案》获批,这座“功勋水库”将继续惠泽两岸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