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这条流淌在中华大地上的古老河流,自古以来就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也是我国第二长河,仅次于长江,世界排名第五。黄河流域的地理、文化、生态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值得我们深入了解。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_中央有关文件_中国政府网 (www.gov.cn)
黄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源头海拔高达4675米。从源头出发,黄河蜿蜒流淌,历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全长5464公里,最终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注入渤海。黄河流域的总面积达到752443平方公里,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四个地貌单元,地势西高东低,形成鲜明的地理特征。

黄河流域不仅地形复杂,其历史文化更是源远流长。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例如,黄河三门峡文化就是黄河文化体系中的一个独特分支,融合了历史古迹、诗词歌赋、枢纽建设与管理、水利知识、民风民俗等多种文化元素。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其建设历程和管理经验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三门峡水利枢纽_百度百科 (baidu.com)
然而,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得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这不仅给下游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也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治理黄河、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了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近年来,我国在黄河流域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加强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管控、推进黄河流域清废行动等措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水质改善、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提高等成果不断涌现,为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更好地保护黄河生态与环境,我国还出台了《黄河保护法》,并于2023年4月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_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mee.gov.cn)这部法律以水为核心、河为纽带、流域为基础,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法治力量。
黄河流域不仅是一条古老而壮丽的河流,更是一个承载着丰富文化和深厚历史底蕴的宝库。通过不断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